top of page

2023年终总结 —— 新的起点

  • Writer: Akaaaa
    Akaaaa
  • Jan 4, 2024
  • 9 min read
接受自己的 “无能” —— 前去做事吧

今年的一切仿佛重新开始。


例行翻看22年的年终总结,那时的生活深陷泥潭,政治性抑郁严重,一切都是那么无力。但2023年好像是一切的起点,后疫情时代的一切仿佛重启了。我也不再那么关注远方的一切,先回到自己的生活里,先从自己开始吧。


今年最大的highlight之一是开始尝试自己的Art business

从2020年开始一直在断断续续的画画。中间有给过停顿,停顿是那种无法忍受自己画的那么糟糕的停顿。“画成这样那还有什么意义?” 那段时间甚至看到笔就有些心悸,内疚又继续逃避,不敢去想。

慢慢好起来是开始画城市速写。因为不能算做作品,就是随便画,随便勾线,随便crosshatching。本子还有好多好多页,画歪了也不要紧,“反正不用给别人看。”

仿佛又回到了最初画画的自由。

画画啊,开始画就对了。

下半年从中国回来,打算开始卖画。也为此挑了一个产出相对简单、不那么花费力气、自己也相对感兴趣的话题 —— 食物。我开始画自己吃过的好吃的东西。

投资了一台打印机,陆续购入切割机器,修剪机器,各种材料……YouTube看了很多视频摆摊经验分享,画branding,在淘宝联系厂家做了banner,挂毯,还有名片,上线自己的online shop(感谢象友们支持的第一单!!)


现在回忆起来就好像做梦一样,或仿佛已经过去好久好久。但翻看相册也仅仅是今年7月份的事情。



第一次摆摊

8月初和朋友一起在Yerba buena的绿色草坪上摆摊。是免费的摊位,连桌子椅子也不用自己准备。早上9点到场地开始setup,上午10点营业到下午4点。陆续有朋友们来支持,赚到了第一笔钱。摆摊的过程中有一种很亢奋的感觉,没怎么吃东西也不太饿不太累,但一结束就皮球泄气一样的瘫痪了。


这个时候其实也有发现来买我的插画与贴纸的人的倾向性。白人们似乎大都兴趣平平,觉得实物主题的插画会勾起他们的食欲,以及有人问我有没有gluten free的贴纸(???)



第一次独自摆摊

9月在SF richmond district参加了中秋节主题的festival,很多乱七八糟的活动(比如穿成兔子的比赛,比如k歌大赛hhh)之前也画了三四张中秋主题的插画:


当然这次最成功的是小时候零食插画系列。活动之前我在毛象po了一个收集大家童年印象最深的零食,再按照自己的喜好与难易程度挑选了4个画。


整个fair毕竟是community活动,Asian含量非常高,带来的大白兔奶糖也早早发完了。

和Orgnaizer聊,她说她的大部分白人朋友自然是没有听过大白兔奶糖的,咱们知道并很爱大白兔奶糖的朋友就像加入了一个cult一样,能从人群中辨认出彼此,毕竟大白兔奶糖背后的文化意涵和代表的东西是如此之不一样。


带来的好些画和sticker都卖光了,试做的冰箱小磁铁卖光了,投资的Square reader也派上了大用场。 有的时候还是会有“尽然会有人愿意付钱换我的画”这种self-doubt。看到大家一边踌躇一边挑选产品的表情和对我说“我要这个”真的会让人信心大增。 也很感激来帮忙的朋友,一个人一整个booth还是会有些忙不过来。接客、付钱、掏出货物、包装、补货、一会儿风吹倒了这个……



十月不那么成功的摆摊

十月初申请了另一个摊位,有$200的摊位费,心想试试看好了。这个时期的我想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机会,想伸出头去看看。


主办方倒是吝啬,不仅收摊位费,也不提供任何设备,桌子椅子要自己准备,帐篷也要自己带。这可难倒了我,户外经验约等于零的我,在得知自己入选了之后,连夜research起了帐篷。

fair那一天早早来到现场。小车子被塞得满满当当。搭帐篷果然不是易事,和家属两人吭哧吭哧。之前的两个fair setup可能半个小时,加上帐篷花上了一个半小时。(还带了哑铃做weight)

好巧不巧那一天是SF最热的一天,我汗流浃背,光着膀子吸着冰汽水,看着前来寥寥无几的人们,内心倒是冰凉凉(。

场子在mission bay,白人含量相比上次在Richmond多很多。但好算销售还是胜过了摊位费,cover了买桌子和帐篷的投入。


这次画了四季系列和万圣节系列


十一月受朋友邀请参加了Renegade

朋友很厉害,按照artist collective申请的摊位,也友情带我一起去摆摊。摊位很幸运的在门口的位置,靠着柱子,多了一些储物空间。虽然联合摆摊总有其中的logistic与合作摩擦的困境 (譬如到前一天都不知道有几个人要来摆摊)。但仍然很感恩朋友邀请我,不然(被各种fair拒绝了多次的我)估计要到能参与Renegade要下辈子了。

在Renegade见识到SF最大的art and craft的样子,熙熙攘攘,人流如潮。


这次新加入了尝试用最最原始的technical pen涂了三张SF街景系列。


还遇到一些drama,共同摆摊的一个品牌,owner是三位华人,终于感受到我们与商人的区别。他们从开始到结束都在谈论价格。其中一位男士背着手四处巡视,时不时来搭话“卖出去了吗?”撇了眼我的画“成本应该很低吧?” 我语塞,尽量避开。索性人流量很大,一直招呼客人,就没有再被搭上话。

销量也得益于fair的流量,这个时候倒要感谢消费主义,给了我一口饭吃。




摆摊筹备过程不易

我的焦虑症在应对自己不熟悉的事务的时候可谓雪上加霜。前三次的fair在提前一天,乃至一周就开始紧张,恨不得提前准备好一切:家里总要提前setup一次,拍下照片记下商品放置的位置;再把商品们按照摆放的位置一一收纳好,但仍然手忙脚乱到fair前一天晚上两三点才满意。

中间也有在提升技术,尝试不同的纸张,研究和调整印刷参数。购入各式各样的工具。家里的小小工作室一团乱,便开始随它去吧,毕竟创作的过程就是混乱的。去宜家买了最便宜的原木色色柜子,买了桌子 —— 一个桌子是远远不够用了,以至于之前做一些工作都瘫在地上做,老腰疼痛…

也不得不说个人的生产非常labor intense,你真的很难想象哪怕有设备加持,打印这些画和贴纸的切割到包装竟然这么花时间。下班之后开始做,不知不觉就到深夜了。


直到年底6次摆摊,到最后两次开始越来越娴熟了,内心慢慢变得波澜不惊,提前一天开始准备就可以,经验真的是了不得的东西。


为什么会去摆摊?—— 关于创作

今年从8月开始保持了一个月摆一次摊的节奏。倒也没有刻意去计划,只不过顺势而为,好巧不巧就这样发生了。(当然我绝对投了不止6个fair。)


摆摊和卖画给了我一个venue,接触到平时接触不到的事务与人。

从最开始折腾brand登记,seller permit;llc、solo practitioner的选择……乃至到现在sales tax的报税我还没有完全弄清。这些logistic方面的事情总会和“焦头烂额”这个词连接在一起,但我却不可抑制的觉得新奇。平时工作中作为设计师,作为庞大系统里的螺丝钉只能接触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,也没有精力与必要再去了解税、了解sales的运作、了解business的方方面面,或者说这简直不可能做到。但作为一个微型business,一个one person operation,我可以,也必须去了解这些。

这些很困难,很复杂的事情即是这个世界的真相的一部分。


另外这件事情可以给人带来一些慰藉,作为和现实中的人接触的媒介。

我的技术这么差,但即使是这样,作品也会有人喜欢,甚至愿意付出金钱来交换。它比Instagram多少个赞都来的直接。social media里随意就能刷到世界上最好的作品;而现场贩卖,从市场角度而言只需要与local的几个同类产品相比,这件事情其实很安慰我。


创作是非常私人的事,一个人一头钻在自己的世界里时常出不来也不能出来;创作是非常孤独的事,需要剖开自己的胸膛,把心掏出来,细细审视、品尝 —— 把它嚼碎了嚼烂了,再把精华榨出来,揉在你的媒介里。

而你永远会觉得它不够好。

任何好的作品都是创作者把自己撕的烂烂的再拼起来,背后的心血流了满地。我不相信哪个作品是浑然天成的,是不花功夫就能做好的。当然如果你到了那个位置,重复自己也许不会在那么难,但想要有突破有进步,那必定是痛苦的。而我离那个我想去的位置也太远太远了。

大家都说放下吧放下吧,你已经够好了。可是不卖出步伐的话也许永远也到不了那里。当然就算努力了也可能到不了那里,大概率不行。可是我得试试,我想试试这座山我爬到哪里会摔下来。

当然我为了逃避这个诅咒在贩卖自己的画作上也做了十分多的妥协。画的内容大多在我的舒适圈内。可以说是“不够好”的、“普通”的、“无用”的作品,但也是我唯一可以做到快速产出还算可看内容的方法。我需要接受这件事情,接受别人看到这就是我的作品。而我,目前也只能产出这样的商品了。I'm ok with it.



关于本职与副业

其实开始做了之后一直在挣扎要不要辞职。工作在年中reorg之后也遇到一些setback,那段时间极其折磨人,处在一种战斗和不稳定的阶段。详情先容我略过,暂时也不愿回忆起那副光景。但中间非常严肃的在考虑辞职,算过钱包也足以支持一阵子。

没有辞职的原因一是在我的抗争下工作中最令人痛苦的状态过去了;二是受朋友点拨,对于做art biz这件事情,我最enjoy的部分并不是把画作当做商品去贩卖(当然如上所说卖画这件事情给我带来一定的慰藉我会继续去做),仍然是创作本身。我想[画我想画]的东西。在经济压力下不难想象我一定会去妥协,我不想让自己陷入那个境地。


另外不得不说的是,我必须要承认我的能力有限。而且实在是有限。

我还有很多需要时间去磨练的地方,现在的作品并不是我最终想呈现的样子,或者说只是我的一个方向的尝试。在这半年中,画着画着,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对于画作的故事性的追求。静态的美(或丑)或抽象,或艺术性,我都兴趣寥寥。

我想用画去做叙事性的表达。脑海中有一些情绪和故事,甚至可能只是生活本身,想画出来。

在画的过程中也在尝试不同的画法,想找到表达内容最适合我的方式。这部分仍旧任重而道远,还有的试验。


有两部小漫画在酝酿中。(画漫画好难好难!等我画完再来写一下创作过程与感受)



另外也值得一提的是与朋友一起办Artist Club


创作是孤独的,选择artist或者创作者这条路也许正是因为厌倦了cooperate bullshit,那种没有掌控和没有产出的虚无感,想找到一处一头能钻进去钻研发泄自己creative愿望的行业。 但诅咒也正是这条路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人,内心不难会质疑自己,或者钻入一个怪圈出不来,而艺术作品又这么的主观,每个作品都可以无限的深挖没有一个尽头…...

所以我真的希望能够建立一个local社群,主要是为了夸夸(划掉) 相互做着一样或不一样的东西,都能迸发出更多灵感!作为artist这条路真的并不容易,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! 大家一起支持彼此、资源分享、讯息分享,希望能让这条路稍微稍微更宽那么一点点。


10.7 第一次在我家开展了meetup,见到了好多不同领域的小伙伴,我们共享一些困境与希望,探讨了艺术创作与商业化、副业收入与身份等等问题。(活动link



11.18 第二次活动围绕实体产品的制作、线下 Art Market 的摆摊和线上店铺的运营等话题展开,对将作品商业化进行一些更具体和深入的讨论。(活动link



12.2 乘着东湾open studio,乡友 Xiao He 分享了她从科技公司辞职做 Fine Arts 的勇敢旅程,带我们参观他们的工作室,并分享做纯艺的经历与感悟。活动link


12.16 Joanne和Linnan分享了她们创立自己的品牌的起起伏伏。(活动link




每次活动本身都很棒很棒,认识更多的搞创作的小伙伴们真的很快乐。曾经被Coorporate工作与身份禁锢的死死,激情也和脑细胞一样一点一点在死去。但大家一起协力就能推开天窗——至少容易许多。而铁盒子之外还有那么多可能性。

妈妈,人生哪怕不是旷野,也至少比工位cubical大的多的多。cubical容不下我们千丝万缕的想法,那我们去别处就好。


除了很enjoy【事情】本身以外,【让它发生】于我也同样重要。身为J人我自知creativity不是我最擅长的事情,当然我也不认为我不擅长,只是不突出。我没办法让思绪自由的抽象化在空中飘荡,我没办法随心所欲的做事情。

但我非常擅长结构。Untangling thoughts is something i'm good at. 我目前还未曾触碰到能力的边界,我想去试试看。




最后的最后想用当代电影大师(乐队)在live现场说的一段话结尾:

各位朋友们,谢谢你们今晚来,谢谢你们来看我们的作品。如果你喜欢这个乐团,我们希望你也去组你自己的乐团,发表你自己的作品。或者,无论你现在正对什么感兴趣,我们都期待你发表你的作品。我们想象的事情是: 一开始都会很糟,但如果你一直做属于你的东西,事情最后都会变好;这个好不是指“全世界都会超级爱你”,而是会有一小群人爱你。但他们爱得很深,爱得很有力量,那种力量会让你终于也能开始喜欢你自己。一直到最后,直到你不必证明什么事情,你还是能喜欢你自己。这就是我们想象的事情。 所以我们期待,你开始发表你的作品。 因为只有开始了,你才会察觉到,有人在你从未想过的地方等你。

Recent Posts

See All
2022 年终总结之——消费与生活的变化

2022年与前一年相比,生活与消费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。 最大的支出除了住房就是装修了,占了总消费的25%之多。因为没什么与去年的可比性,以下就先剔除来算了。 总的来说22年消费比21年增长了56%之多 。其中住房因为年中搬去大了许多的新家增长了60%。剔除这项之后,别的支出...

 
 
 

2 Comments


Bamboo Bone
Bamboo Bone
Jan 04, 2024

期待阿卡明年的作品!!😘

Like

Mt Front
Mt Front
Jan 04, 2024

作品都超棒的!城市速写也好看诶有点想看到更多

Like
bottom of page